「景」之「意」與「意」之「境」─也談意境

「景」之「意」與「意」之「境」─也談意境

文章栩晉 發表於 2014-08-25,10:07 am

「景」之「意」與「意」之「境」─也談意境

摘要:

「意境」是中國文學的獨得領域,內蘊甚豐甚廣。對此,文學界有一基本說法,以為「意境」正是情和景的相融。但隨着理論的開發,文人的個性及經驗的引入,其範疇得到極大的擴闊,如禪境、道境等……因此,「意境」實蘊含情、景、心境、境界等不同要素,充分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文學理念。

關鍵詞:景 意 境 意境

「意境」是中國文學的獨得領域,其理論自先秦時已萌芽,後世不少文人,如司空圖、王昌齡、王維都在不斷探索和豐富其內涵。對於意境的定義,文學界有一基本說法:「情與景會,意與象通」 ,即情和景的相融。無可否認,情和景是構成意境的基本元素,但隨着作品的創作和理論的開發,意境應是「景」之「意」與「意」之「境」,講求「景」、「意」、「境」三者的融合及層次,而非單純的「情」與「景」而已,王國維與朱光潛便將「景」、「意」、「境」三者獨立區分,並最終使三者融合,並提出各自的看法。

一般而言,營造意境之法有二:「緣情寫景」與「觸景生情」,講究「景」與「情」的關係與融合。為了說明「景」之「意」與「意」之「境」的意思,筆者將於下文試以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與〈西螺大橋〉作說明。

表面上,余光中於〈西螺大橋〉採用了「緣情寫景」之法,把主觀感情投入於大橋中,營造不同的意象,並進以成就意境。誠然,「鐵釘」與「鐵臂」的「咬」與「握」都是作者主觀賦予的,充滿主觀感情與想像,但這又何嘗不是客觀的事實呢?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其外貌之雄偉,氣魄的恢宏都使人肅然起敬,筆者以為正是這充滿「力」與「美」,載有如鋼般「意志」的「景」,深深打動了詩人的「心」,敬意油然而生,並發而為詩,詩人以其生活經驗和學識,配合其主觀想像,寫下〈西螺大橋〉一詩。

《文心雕龍‧物色》論及「心」與「物」的關係時,提出了「情以物遷」和「辭以情發」兩種說法。 縱觀上言,可知〈西螺大橋〉正好同時表現了這兩種說法。西螺大橋,這「物」牽動了人「心」,再由人「心」賦予「物」不同的描寫,正是「物」與「心」的相互激盪,才能準確帶出西螺大橋的「景」所發出的「意」。唯有深入感受客觀的「景」,才能更全面和細緻的,以主觀感情道出當中的「意」,此謂「景」之「意」。

透過上文,我們明白到透過主客的高度統一,不獨人的「意」,亦需感受「物」之「意」,才能帶出「景」之「意」。成就「景」之「意」後,便是「意」之「境」了。筆者以為構成「意境」的無疑是「景」與「情」,但融合後的「境」,亦即其境界層次,才是其精華所在。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言:「境界有大小」 ;朱光潛亦指出「意境是藝術品的靈魂」,「境界則是更高的層次」 ,可見論意境便不能避免談及文學的境界。世上多有情景融合的作品,卻鮮有意境高遠的佳作。

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無疑是意境甚高甚美的佳作,但若單以「觸景生情」述其特色,實難以表達其意境於萬一。〈等你在雨中〉講述主角在夏季的雨天等待情人,但其意境絕非透過雨景表達等待之情而已。當時,蟬蛙之聲此起彼落,這景雖動而實靜,陪伴主角的只有「蟬」與「蛙」而已,道出主角當時的孤寂與對「你」的思念,而其思念之切正如紅蓮般鮮艷,如紅焰般熾熱,但這團思念之火卻遭受無情冷雨的衝擊,但主角並未因此而心灰意冷,相反他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因這雨正能造就彩虹。「情」透過「景」而散發出來,打動讀者的心弦,而余光中透過動靜之景與冷熱的情,既使「景」的範圍得以延伸,又能更深刻的抒發「情」,更難得的是能保持中性美,悲傷中見希望,充分反映作者的修養層次,「衰而不傷」正是其意境深處,此謂「意」之「境」。

中國文化講求雅正,文學亦重視含蓄美,讓讀者於廣闊的意象空間,感受世間的「真」、「善」、「美」,因此中國的文學作品「以善為美」,「以隱為高」,文學意境除了作法,亦要求修心,李白與杜甫之為「仙」為「聖」,除了高超的手法外,亦因其真摰的感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懷,而成就高絕的「意境」。因此,「意境」除了講究文學技法的高低,亦要求個人修養的層次。「情景相融」是技法,加上個人修養的推動,兩者配合而成的深意,才是境界的精神。
栩晉
愛詩家
 
文章: 1
註冊時間: 2014-08-25,10:03 am

回到 〈創作經驗〉&〈新詩教學〉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