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版主: 古塵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章古塵 發表於 2014-08-22,12:35 pm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學四季向全國出發囉~快來投稿吧
從夏季號開始,往後文學四季將只發行電子書版,紙本僅印製少數作推廣之用,響應環保,也節省成本,只為提供更優質的交流平台。當然,稿件錄用者雖然沒有稿費,卻有當期電子版雜誌光碟(內含當期獨家專訪影音檔)、刊登證明書乙紙、精美禮品乙份。
想要自己的作品被全國看見嗎?想要跟知名作家一起刊登在雜誌上嗎?化被動為主動,趕快來文學四季興風作浪吧~

此版徵文主要以「現代詩」為主,標題自訂,字數在2000字以內的詩作都歡迎您的響應與分享喔~

主題:獨家詩語
以符合此主題特色之創作,自行命題書寫

投稿:
作品請直接張貼在此發言之下,2000字以內。
(若投稿獲選,版主將私訊給作者,煩請作者提供姓名、連絡電話、電子信箱及通訊住址,以便寄送證書與禮品等)



刊登:
優選作品將刊登在
2014《文學四季‧夏季號》(預計2014年9月25日發行)
再與詩相遇之前,我只是一隻啄木鳥

你用指頭沾染色彩
將時間的各個轉折填滿
有時候稱為「愛」
有時候稱為「存在」
頭像
古塵
卸任版主
 
文章: 2313
註冊時間: 2007-10-30,4:11 pm
來自: 文學四季

<俳雖有別情無二致/兼談吳昭新醫師的理想>

文章黃里 發表於 2014-08-30,9:11 pm

<俳雖有別情無二致/兼談吳昭新醫師的理想> /黃里

  黃粱在<俳句的奧義>一文結語中,提及日本俳聖芭蕉翁(1644-1694)與瑞典詩人托馬斯(Tomas Tranströmer,1931-)在詩情上的相互激盪,且追溯日本古代歌謠的初貌及後來定型的俳句,實是借鏡於中國五言與七言詩的形式。他指出芭蕉俳句的詩學淵源,乃因獨鍾於李白與杜甫的詩作,在結語最後寫下如此深刻的感懷:「從中國而至日本再到瑞典,不同的語言文化在詩歌中如此深層廣闊地交流,令人動容,也深深讚歎詩歌巨流浩蕩的精神與萬古長新之美。」該文雖對「俳句」做了簡單的介紹,但未涉說「俳句」與「漢俳」(中國新興五七五式共十七字分行的漢語短詩)在形式與本質上的重大差異,亦未全面探看「俳句」漢譯的各種適當性。

  我在一次閱讀陳黎(1954-)詩集「小宇宙」後,起念尋找有關俳句的資料。在網路遇見了一位臺灣語言學家吳守禮先生(1909-2005)之子,可以說是世界俳壇上的奇人,吳昭新醫師(1930-)。吳醫師除具備豐富的醫學經歷,更繼承父志致力於台語漢字書寫與注音的推廣,他在台語俳句的研究與力行成就上,同樣令人佩服。於是趕緊列印多篇吳醫師在台灣文學部落格專欄裡的寶貴資料,開始仔細研讀。文獻中除亦寫到陳黎與多位台灣詩人俳句的特色外,有一篇專文特別介紹以明治大學法語教授夏石番矢(1955-)為中心所成立的「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吳醫師鼓勵台灣對於俳句有興趣的年輕人或詩人踴躍參與,於是我斗膽申請也意外地獲得接受成為會員。繞了這麼一大圈,主要是想回到前段的主旨,因著「詩歌巨流浩蕩的精神與萬古長新之美」,於吳醫師、夏石番矢教授、陳黎,與我之間,也產生了雖互不認識但確然我已深刻被感動的影響。

  本文無意再就「日本俳句」、「漢俳」、「漢語/漢字俳句」、「世界俳句」……等相關專有名詞做定義解釋,因吳醫師已有多篇論文詳盡說明。這一篇文字的目的,乃是同樣站在上述詩歌能感動所有人類心靈的基調,說明日本「俳句」與「漢俳」微妙的互動歷程,兼談吳昭新醫師對「世界俳句」的理想。

  首先還是不得不欽佩吳醫師對「台灣俳句」、「漢語俳句」、乃至「世界俳句」探查與論述的努力。從他的解說我們發現,日本的「俳句」一詞,是由俳人正岡子規(1867-1902)所新造命名,除依循「五七五音節、帶季語」的條件外,後來弟子高濱虛子(1874-1959)更主張「俳句」亦必須具備「花鳥諷詠、客觀描寫」的規定;雖有學者認為這個規定也不完全是虛子自身確切的意思,但日本傳統「俳句」的內容與本質,大抵至此已經定型。然而吳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子規以後的學生們、以及戰後的昭和年代後期,乃至現在的平成年代,也有不少日本俳人,寫下許多「非定型」、「無季語」,及「非客觀寫生」的俳句。因此吳醫師呼籲,「俳句應該有更寬闊的視野」,這是他理想的基本理念。

  就像前面所説的,日本傳統「俳句」乃脫胎自中國古典詩歌,中國的古體和近體格律詩,應就是日本傳統「俳句」的發源體。「漢俳」的格式,中國文人曾於1920年代開始嘗試書寫,直到1972中日復交後,可能是為了改善中日兩國關係,1980中華詩詞學會邀請日本俳句代表團到中國訪問交流。歡迎會上中方主持人趙樸初即興吟詠了一首以五七五式分開共十七字的漢字短詩:「綠蔭今雨來/山花枝接海花開/和風起漢俳」,「漢排」一詞才這樣被正式使用(但此點尚有爭議)。從那時候,「漢排」開始引起了中國詩壇的注意。而「漢排」在後來能被廣泛地接受的主因,又必須歸功於2007日本實行委員會和日中友好團體歡迎當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訪時,溫家寶與日方相互贈答的兩首「漢俳」,「漢俳」的流行開始在中國逐漸形成時尚。從這樣的發展,似乎也能看出政治與文化間甚為奇妙的相互影響。

  但是話說回來,從1980中日雙方互訪時所訂下「漢俳」的原則來看,當時的「漢俳」又分「自由體」與「格律體」,一樣是「五七五」的三行體制,故又稱「三行詩」。句子節奏仍然參照中國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且都有季語,但要求沒有像日本俳句那麼嚴格。然而日文的多音節特性,與中文的單音節語言不同,無怪乎吳昭新醫師認為,後來發展出來的「漢俳」(含無季語、另覓客觀寫生之外的現代化詩材),並非真正的「俳句」,而是十七個音節的「漢語短詩」。
  
  也許人類的語言原本就這麼奇妙,約定俗成好用就行,文學體例的演替似乎也是如此。所以不管是日本「俳句」,還是後來避免不了現代化趨勢的改進式「漢俳」,吳醫師認為只要能充分表現出「短詩」的本質就好,那就是「瞬間的感動」。他的理想是:漢字華語的俳句(包含他所推行的台語俳句及其他漢字地域語言的俳句),字數應儘量簡短,最好是十字,可作二至三字的增減,二句一章或一行;有季語最好,可押或不押韻,文白皆可,但須顧及詠誦時的韻律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詩人能開設相關網站,投入「世界俳句」的實作與討論。

結語:
  中國學者金中博士於 2010發表一篇關於日本俳句漢譯的研究:<古池,蛙縱水聲傳/一詞一句形式的俳句翻譯>,為日本「俳句」轉譯成漢語後仍可保留「俳句」的形式與本質根底精神與氣韻,提出了一種非常可行的方案。各國語言與文字相互間的翻譯,原本就不容易傳達出各自完整的情態與底蘊,詩的轉譯更是如此。那麼是什麼維繫著不同族群對詩歌的共同喜愛呢?無非是那一份人類以聲息、以文字符號對情感抒發的相同強烈需求。誠如陳黎於「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後記中所言:「這些感情古今中外如一,詠嘆台灣就是詠嘆世界,不管用中文、日文,或者沒有文字的原住民語言。」這也再次證實了不同的語言文化確實能在詩歌裡「深層廣闊地交流」。(2014/8/30)


*本文特別感謝吳昭新醫師親自給予寶貴的討論意見。
 吳醫師簡歷: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whoru/c-v.htm



參考:
1. 陳黎:《小宇宙/現代俳句二○○首》,二魚文化,台北市,2006。
2. 陳黎:《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二魚文化,台北市,2008。
3. 吳昭新:<台灣俳句之旅>,台灣文學部落格,2009,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3177 。
4. 吳昭新:<吟詠日本俳句/現代俳句的蛻變>,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30 。
5. 吳昭新:<漢語/漢字俳句>,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47 。
6. 吳昭新:<「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及會刊2011簡介>,杏林藝文,2011,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401 。
7. 吳昭新:<日本俳句之漢譯-介紹中國金中教授的一詞加一句形式>,〈台灣   文學部落格〉,2011,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748。
8. 吳昭新:<「俳句」、「世界俳句」、「漢語/漢字俳句」>,台灣文學部落    格,2012,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859。
9. 吳昭新: <台灣俳句史 (1895~2013) >,台灣文學部落              格,2013,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5028。
10. 黃粱:<俳句的奧義/對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與松尾芭蕉俳句的審美闡     釋>,個人網誌,2013,
   http://huangliangpoem.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14.html。
黃里詩集《忑忐列車》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9789033

黃里詩集《我的冷感很/俳句》
(台灣詩學25週年截句詩系07)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08924049
頭像
黃里
卸任版主
 
文章: 5131
註冊時間: 2011-05-13,2:02 pm

〈木板條圍牆〉

文章游鍫良 發表於 2014-09-04,9:02 am

〈木板條圍牆〉

我們來自各地
坐立這裡討論陽光的分際
風的速度
也展示被穿著的顏色

面對黑夜
並不孤獨
那怕雨挑起的淚腺
我們共同宣洩


游鍫良 ◎註:這是9月20日的徵稿〈喔!私訊部分,不用回傳了。已知〉
用有限的文字,書寫無限的可能。
游鍫良
分行詩版主
 
文章: 2167
註冊時間: 2011-11-08,12:20 pm
來自: 台中大雅

<黃里小詩輯(2014.05-09)>

文章黃里 發表於 2014-09-06,12:40 pm

<黃里小詩輯(2014.05-09)>

1.
一隻鶺鴒翻波舞浪地
低飛過平靜的水田時
碰倒許多瘦腰肥臀的花瓶


2.
山下伯公廟旁的白花大頭茶
有的盛開 有的已萎黃
有的含苞待放


3.
一列候車的女子
低頭滑著手機 未發現
我正以眼睛滑著她們的身體


4.
雞蛋花落下
草地上吱吱啾啾
濃郁的啄食


5.
電風扇鳴叫
昏昏欲睡的午後
蟬聲團團轉


6.
列車快進站
轉身見一老者
已過數十載


7,
彎月懸山羌黑林吠音遠


8.
貓縱下牆腳花搖搖晃晃


9.
一片被蛛絲網住的枯葉搖擺如悠游的魚


10.
望向清早橘色的山頭
烏鴉驚慌
背對著我 飛走


11.
晨陽裡蜻蜓密佈飛舞
一起嘻玩著仙女棒


12.
沙洲上的釣魚夫

沙洲上的白鷺鷥



黃里詩集《忑忐列車》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9789033

黃里詩集《我的冷感很/俳句》
(台灣詩學25週年截句詩系07)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08924049
頭像
黃里
卸任版主
 
文章: 5131
註冊時間: 2011-05-13,2:02 pm

Re: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章周忍星 發表於 2014-09-11,1:28 am

<無意象詩組曲及其他> 可嵐

1.<聽證會>

我帶著我的優雅前來
坐下,在你們面前
你們卻挾帶複數敵意
圍攏我,逼視我
似乎想把一丁點
我嬴弱的禱告聲
吸乾

舉揚勝利姿勢的同時
法案失去氣色
輕飄飄地


回歸 虛無


2.<飛盤>

我丟擲一首短詩
朝遠方的你
詩,一直旋轉
我痴戀的圖像
削出
泠泠風聲
彷彿是你
訕訕的笑聲

你射回一團絕句
平平仄仄平
等詩意盡失時
我再仄入
時間的縫隙
去接住
你暖暖的
情意


3.<回鄉偶書>

少小離開,鄉愁
與光陰一起
長大變強

任誰都摧折不了
理性記憶裡的我
磨損不掉我
感性蒼涼的聲線

你用童騃的
呼喚
我內在遼闊
激盪不已的,寧靜
才一低下
時間言語,撞成自在
翻飛的文字
碎片......


4.<淺析一首蘇紹連的無意象詩>

在民國103年7月24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登載詩人蘇紹連的一首「無意象詩」一一<大雅麥田讀芒記>。他在詩後附記裡寫到:在台灣,難得一見中部的大雅有麥田,...小麥的穗芒形態甚美,若有豔陽映照,麥田...充滿了春天溫暖的感覺。到大雅麥田讀芒去,是春天賞花外的另一種選擇。

緊接著8月份,在詩人蘇紹連台中市的家裡,他舉辦了一場迷你型的詩集發表會。我很榮幸應邀參加這場聚會。少年(紹連)詩人談到未來出詩集的動向時,說可能會出一本「無意象詩集」。當下與會的詩友反應不一。其中有一位短髮佳麗,她目前任教於台中某科技大學,因仰慕少年詩人,所以特地前來與會。她在科大教授現(當)代文學,但她一聽到少年老師要出「無意象詩集」時,立刻打趣說:「請蘇老師不要出<無意象詩集>,留一口飯給我們吃......」原來,在大部分的詩人心目中,都不可否認且非常肯定的是:詩,沒有「意象」那還了得?能成為一首詩嗎?

我當初在「吹鼓吹論壇」「中短詩」寫不好,長詩更不用說了;正煩惱苦思之際,看到論壇裡有「無意象詩」的專欄,於是研讀少年詩人的解說,推薦名家詩人的「無意象詩」,以及各家版主,詩友被少年老師認可的「無意象詩」作後,誤打誤撞地寫將起來。

剛開始寫「無意象詩」時,大概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吧,還一口氣寫了三首送出去,過不了多久,居然三首都登出來了!那種驚喜,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呵。之後,我陸陸續續發表許多「無意象詩」,只要我靈感一來,就厚著臉皮寫/寄,心裡想著:反正沒有人知道我寫「無意象詩」,管它好或壞,美與醜,寫,就對了!

直到今天,我大言不慚且自豪的說,我寫的每一首「無意象詩」,都被少年老師認可,並且刊登出來,甚至有6,7首被「置頂」,這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啊!話說回來,那位科大助理教授的「撒嬌」之言一出,我當下想回答她,少年老師的這一首<大雅麥田讀芒記>,我私心以為:是少年老師目前的「無意象詩」裡的頂尖之作。詩,是這樣寫的:

<大雅麥田讀芒記> 蘇紹連

我們一致的想法是
購買一些明亮的味道
來慶祝類似北方的季節
我們也可能放棄的
是控制情緒的顏色
改由憂傷自行刷淡

你知道嗎,你是輕緩的
聲音,穿梭在辭彙之間
你是節慶的氣氛,給我
幾種風格,我就
讀你幾種搖曳,也可能
暈眩和一點點信仰

約定明年迤邐而來
也可能我們結黨營詩而去
隔年你寫我們的關係,以
排比的形式,生育
許許多多的層次
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等等,這些綿密的群性
也可能就是一生書寫
從冬天之冷寫到春天之暖
給我一讀再讀,讀出
一種茫茫,一種恍恍
不能翻譯的意象

我們一致的想法是
相互贈予體內的器官,例如
思維,例如感覺,例如
呼吸。我喜歡你的呼吸
就摘取給我吧。也可能
你也喜歡我的呼吸

這樣唱和一起一落的調
我們模擬著一吸一吐
這樣用呼吸讀著體內的
颼颼飛行的芒,讀著
騰騰升起的暖,也可能
在南方只是這樣過日子


我不太懂得或記得許多詩的理論或術語,純粹以一個寫過「無意象詩」的人,來「班門弄斧」抒發所感所知的想法而已。

(待續)
周忍星
卸任版主
 
文章: 1318
註冊時間: 2012-04-13,10:22 pm

Re: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章周忍星 發表於 2014-09-12,12:41 am

首段以「味道」和「顏色」揭示「類北方」慶賀收成的況味,沒有意外的話,其實憂傷也伺機潛伏在歡慶的想法裡頭,稍稍節制明亮奔放的味道和顏色,才能繼續聆聽,欣賞與閱讀濃黃的外表和內在,把秋熟的暖意,初春的淡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了。

第二段開始閱讀小麥的穗芒,將其化身為「聲音」,「氣氛」,由麥穗迎風搖曳的聲音帶領我們讀者穿梭節慶的氣氛之中;風的方向與力度,可以決定麥穗「暈眩」的程度,彷彿我們低首朝拜天地時的忠實信仰裡,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定,靜,安,慮,得。

來到第三段,詩人為我們「預約」明年,一種不確定的「關係」;以麥穗櫛比麟次,耳鬢廝磨,互相依偎的狀態,把這種關係予以「具象化」,衍生為人類世界的種種「情感層次」一一親情,友情,愛情等等。讓我們詩的想像「迤邐」來去,自如灑脫。

「等等」兩字的音韻也好,或是所謂的「頂真格」的用法,承接上一段末句的情緒,都是極高明的修辭技巧;當然,詩人所要表達的豈止如此而已?詩人另闢蹊徑,將麥穗飽滿綿密的特性融入人生四季的的輪迴過程,猶如無止盡的書寫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儘管如此,詩人茫茫恍恍之中,還是讀出了一種「不能翻譯的意象」;也就是麥穗即將辭土別根之際,它的一生領受四季的吹拂與撫育,那種感激之情,在在讓詩人縈懷內心,無法言詮的。

第五小段重複第一小段的首句:「我們一致的想法是」,再次強調詩人與麥穗的關係匪淺,居然可以互相贈與「體內器官」 。甚至可以為對方無怨無悔地付出一一摘取「呼吸」。其實呼吸就是生命!當我們願意這樣做的時候,通常是極親密的親友,配偶或是仰之彌高的偶像,連生命皆可拋。

最後一小段,讓我們的想像發揮到極致;我們的體內充斥著「時間之芒」,便於飛行,利於起落;宛如蒲公英的種子隨遇而安,吐納著呼吸的小確幸。讀到盡頭,一股騰升的暖意「刀樣升起」,切除日子的冰冷無情,重新投向南方「溫暖的懷抱」。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少年老師的眼界和功力,把人類隱密複雜幽微難解的情感,透過他的無意象詩的寫作,馭繁為簡卻不失深刻,讓我們充分領略到置身在一望無際的麥田之中,是何等遼闊,何等幸福洋溢,暖意裹身的境界!
周忍星
卸任版主
 
文章: 1318
註冊時間: 2012-04-13,10:22 pm

Re: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章黃里 發表於 2014-09-12,10:34 am

致歉, 錯字訂正[紅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俳雖有別情無二致/兼談吳昭新醫師的理想> /黃里

  黃粱在<俳句的奧義>一文結語中,提及日本俳聖芭蕉翁(1644-1694)與瑞典詩人托馬斯(Tomas Tranströmer,1931-)在詩情上的相互激盪,且追溯日本古代歌謠的初貌及後來定型的俳句,實是借鏡於中國五言與七言詩的形式。他指出芭蕉俳句的詩學淵源,乃因獨鍾於李白與杜甫的詩作,在結語最後寫下如此深刻的感懷:「從中國而至日本再到瑞典,不同的語言文化在詩歌中如此深層廣闊地交流,令人動容,也深深讚歎詩歌巨流浩蕩的精神與萬古長新之美。」該文雖對「俳句」做了簡單的介紹,但未涉說「俳句」與「漢俳」(中國新興五七五式共十七字分行的漢語短詩)在形式與本質上的重大差異,亦未全面探看「俳句」漢譯的各種適當性。

  我在一次閱讀陳黎(1954-)詩集「小宇宙」後,起念尋找有關俳句的資料。在網路遇見了一位臺灣語言學家吳守禮先生(1909-2005)之子,可以說是世界俳壇上的奇人,吳昭新醫師(1930-)。吳醫師除具備豐富的醫學經歷,更繼承父志致力於台語漢字書寫與注音的推廣,他在台語俳句的研究與力行成就上,同樣令人佩服。於是趕緊列印多篇吳醫師在台灣文學部落格專欄裡的寶貴資料,開始仔細研讀。文獻中除亦寫到陳黎與多位台灣詩人俳句的特色外,有一篇專文特別介紹以明治大學法語教授夏石番矢(1955-)為中心所成立的「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吳醫師鼓勵台灣對於俳句有興趣的年輕人或詩人踴躍參與,於是我斗膽申請也意外地獲得接受成為會員。繞了這麼一大圈,主要是想回到前段的主旨,因著「詩歌巨流浩蕩的精神與萬古長新之美」,於吳醫師、夏石番矢教授、陳黎,與我之間,也產生了雖互不認識但確然我已深刻被感動的影響。

  本文無意再就「日本俳句」、「漢俳」、「漢語/漢字俳句」、「世界俳句」……等相關專有名詞做定義解釋,因吳醫師已有多篇論文詳盡說明。這一篇文字的目的,乃是同樣站在上述詩歌能感動所有人類心靈的基調,說明日本「俳句」與「漢俳」微妙的互動歷程,兼談吳昭新醫師對「世界俳句」的理想。

  首先還是不得不欽佩吳醫師對「台灣俳句」、「漢語俳句」、乃至「世界俳句」探查與論述的努力。從他的解說我們發現,日本的「俳句」一詞,是由俳人正岡子規(1867-1902)所新造命名,除依循「五七五音節、帶季語」的條件外,後來弟子高濱虛子(1874-1959)更主張「俳句」亦必須具備「花鳥諷詠、客觀描寫」的規定;雖有學者認為這個規定也不完全是虛子自身確切的意思,但日本傳統「俳句」的內容與本質,大抵至此已經定型。然而吳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子規以後的學生們、以及戰後的昭和年代後期,乃至現在的平成年代,也有不少日本俳人,寫下許多「非定型」、「無季語」,及「非客觀寫生」的俳句。因此吳醫師呼籲,「俳句應該有更寬闊的視野」,這是他理想的基本理念。

  就像前面所説的,日本傳統「俳句」乃脫胎自中國古典詩歌,中國的古體和近體格律詩,應就是日本傳統「俳句」的發源體。「漢俳」的格式,中國文人曾於1920年代開始嘗試書寫,直到1972中日復交後,可能是為了改善中日兩國關係,1980中華詩詞學會邀請日本俳句代表團到中國訪問交流。歡迎會上中方主持人趙樸初即興吟詠了一首以五七五式分開共十七字的漢字短詩:「綠蔭今雨來/山花枝接海花開/和風起漢俳」,「漢」一詞才這樣被正式使用(但此點尚有爭議)。從那時候,「漢」開始引起了中國詩壇的注意。而「漢」在後來能被廣泛地接受的主因,又必須歸功於2007日本實行委員會和日中友好團體歡迎當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訪時,溫家寶與日方相互贈答的兩首「漢俳」,「漢俳」的流行開始在中國逐漸形成時尚。從這樣的發展,似乎也能看出政治與文化間甚為奇妙的相互影響。

  但是話說回來,從1980中日雙方互訪時所訂下「漢俳」的原則來看,當時的「漢俳」又分「自由體」與「格律體」,一樣是「五七五」的三行體制,故又稱「三行詩」。句子節奏仍然參照中國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且都有季語,但要求沒有像日本俳句那麼嚴格。然而日文的多音節特性,與中文的單音節語言不同,無怪乎吳昭新醫師認為,後來發展出來的「漢俳」(含無季語、另覓客觀寫生之外的現代化詩材),並非真正的「俳句」,而是十七個音節的「漢語短詩」。
  
  也許人類的語言原本就這麼奇妙,約定俗成好用就行,文學體例的演替似乎也是如此。所以不管是日本「俳句」,還是後來避免不了現代化趨勢的改進式「漢俳」,吳醫師認為只要能充分表現出「短詩」的本質就好,那就是「瞬間的感動」。他的理想是:漢字華語的俳句(包含他所推行的台語俳句及其他漢字地域語言的俳句),字數應儘量簡短,最好是十字,可作二至三字的增減,二句一章或一行;有季語最好,可押或不押韻,文白皆可,但須顧及詠誦時的韻律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詩人能開設相關網站,投入「世界俳句」的實作與討論。

結語:
  中國學者金中博士於 2010發表一篇關於日本俳句漢譯的研究:<古池,蛙縱水聲傳/一詞一句形式的俳句翻譯>,為日本「俳句」轉譯成漢語後仍可保留「俳句」的形式與本質根底精神與氣韻,提出了一種非常可行的方案。各國語言與文字相互間的翻譯,原本就不容易傳達出各自完整的情態與底蘊,詩的轉譯更是如此。那麼是什麼維繫著不同族群對詩歌的共同喜愛呢?無非是那一份人類以聲息、以文字符號對情感抒發的相同強烈需求。誠如陳黎於「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後記中所言:「這些感情古今中外如一,詠嘆台灣就是詠嘆世界,不管用中文、日文,或者沒有文字的原住民語言。」這也再次證實了不同的語言文化確實能在詩歌裡「深層廣闊地交流」。(2014/8/30)


*本文特別感謝吳昭新醫師親自給予寶貴的討論意見。
 吳醫師簡歷: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whoru/c-v.htm



參考:
1. 陳黎:《小宇宙/現代俳句二○○首》,二魚文化,台北市,2006。
2. 陳黎:《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二魚文化,台北市,2008。
3. 吳昭新:<台灣俳句之旅>,台灣文學部落格,2009,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3177 。
4. 吳昭新:<吟詠日本俳句/現代俳句的蛻變>,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30 。
5. 吳昭新:<漢語/漢字俳句>,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47 。
6. 吳昭新:<「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及會刊    2011簡介>,杏林藝文,2011,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401 。
7. 吳昭新:<日本俳句之漢譯-介紹中國金中教授的一詞加一句形式>,
   〈台灣文學部落格〉,2011,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748。
8. 吳昭新:<「俳句」、「世界俳句」、「漢語/漢字俳句」>,台灣文學部落格,2012,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859
9. 吳昭新: <台灣俳句史 (1895~2013) >,台灣文學部落格,2013,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5028。
10. 黃粱:<俳句的奧義/對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與松尾芭蕉俳句的審美闡釋>,個人網誌,2013,
   http://huangliangpoem.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14.html。
黃里詩集《忑忐列車》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9789033

黃里詩集《我的冷感很/俳句》
(台灣詩學25週年截句詩系07)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08924049
頭像
黃里
卸任版主
 
文章: 5131
註冊時間: 2011-05-13,2:02 pm

Re: 2014夏季號「獨家詩語」專輯徵文(2014年9月10日截止收件)

文章古塵 發表於 2014-09-21,2:03 am

文學四季‧夏季號徵稿截止。


獲選作品:
<俳雖有別情無二致/兼談吳昭新醫師的理想> /黃里
〈木板條圍牆〉/游鍫良
<黃里小詩輯(2014.05-09)>/黃里
<無意象詩組曲及其他> /可嵐

謝謝以上入選者的投稿與分享^0^


謝謝


古塵
《文學四季》文藝雜誌季刊編輯部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7619952425811/
再與詩相遇之前,我只是一隻啄木鳥

你用指頭沾染色彩
將時間的各個轉折填滿
有時候稱為「愛」
有時候稱為「存在」
頭像
古塵
卸任版主
 
文章: 2313
註冊時間: 2007-10-30,4:11 pm
來自: 文學四季


回到 〈文學四季〉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