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磊落的隱私>

凡有關詩的活動、詩刊、詩集出版、研討會、徵稿消息、文學競賽、聚會、詩人事件等等訊息,均歡迎發佈。

<光明磊落的隱私>

文章靈歌 發表於 2015-06-01,11:12 am

"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Tdaic",連結如下: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Gallery_Content.aspx
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Tdaic 2015/05 蔡昀庭
         <光明磊落的隱私> 蔡昀庭 
跳著舞就像是語言已降服於舞蹈——如同這樣的儀式,這樣沒有 言語的典禮,已成為說話的方式,輕聲細語著私密與神聖的事 物,和其他怪異的事物相聯繫。
對很多人來說,看舞是困難的,看舞蹈電影更難?因為失落了語言/文字?但是, 身體不比言語更袒裎?還是由於觀者不一定能夠進入舞者出神忘我的神祕狀態?這或 許牽涉觀者多想看見另一個個體?是否願意悉心傾聽、感受、體會另一個個體的生命和 生存的狀態與處境,非經由識見理解?肯定是一種挑戰。舞蹈電影看似不相干的他者身 體,究竟召喚(interpellation)了誰的隱私?
木心說,藝術是「光明磊落的隱私2 」。舞者透過自己的身體,不假其他媒介,近乎 赤裸地展示暴露;誠如南希(Jean-Luc Nancy)所言,「呈現出比其他藝術更直接、也更 當下的社會性:男女舞者們必須直接對外敞開自己3 」。舞蹈電影透過攝影運鏡與剪接, 迫近日常避免的窺視/探究,凝視肉身震顫時空的摺痕,穿透膚淺的社交表層,深入人 性的肌理;物傷其類,觀者不忍卒睹的很可能不僅是舞者光明磊落的隱私,更是其間所 反映的體感慾念、寂寞的共性。
維也納液體空間舞團(Liquid Loft)史蒂芬妮.康明(Stephanie Cumming)等五位舞者,在瑪拉.瑪塔斯卡(Mara Mattuschka)和克里斯.哈林(Chris Haring)共同執導的〈燃燒的宮殿〉(Burning Palace, 2009)片中呈現荒謬擬態的情色/色情體相,影射的姿勢瞬間,挑釁/挑逗了誰的慾望?展示/增殖了誰的罪與寂寞?在酒店(宮殿)的房間、長廊、床笫間,被強調的物質性的身體,對鏡或對攝影鏡頭呼吸,歌唱,講說,異化音景決定事件順序並構築視覺邏輯,體現各色寂寞及其魅影,演譯自慰式的情色,凝視肉身百無聊賴竟不禁悲從中來。
若參看珍妮列維斯頓(Jennie Livingston)的〈巴黎妖姬〉(Paris Is Burning),以紐約非裔、拉丁美裔同性戀及變裝者為題材的紀錄片,貧窮、有色人種、同性戀者,在舞會選美上實現現實無有可能的扮演,如總裁、名模等身分。得不到才更加慾望?都是寂寞惹的禍?或許確如南希所言,「所有藝術的實踐都必然是社會的,同時,這和藝術實踐必須以創造和獨特的能量為前提沒有絲毫矛盾之處4
」。
以創造和獨特的能量實踐藝術的社會性,相較瑪姬•瑪漢(Maguy Marin)在集合住宅區演出的〈柯貝莉亞〉(Coppelia, 1994),結尾似意圖顛覆「男人行動,女人展示5」,前衛的比利時女編舞者安‧范登‧布魯克(Ann Van den Broek)以〈骨碌碌〉(Co(te)lette,2007),大膽露骨地展示女性肉體:生猛、脆弱、美麗卻也易腐。舞作曾獲頒荷蘭舞蹈界最高榮譽「天鵝獎」之「年度最佳印象舞作」,後與身兼電影導演、作家和作曲家身份的英國藝術家麥可‧費吉斯(Mike Figgis)合作拍成舞蹈電影;片長近一小時,不說故事,以冷靜無情的長鏡頭,交替近攝並現場收音,肢體挪動、呼吸和肌膚磨擦的聲音,情慾的動態(dynamic)以及舞者極力取悅自我/觀者搏擊拍打肉身的瘀青歷歷可見。
三位女舞者在矩形的場中機械地重複進行肉身顫動,從特定部位精準執行自慰式的情色,到局部演示以至於裸身瀕臨著魔狂亂的非自主顫動,誘惑、排斥、吸引、高潮、墜落;挑逗慾望以致脆弱虛空,不論是肉體物質或者虛榮與名利的追逐及失落;同時,直白地寫錄場邊觀眾的凝視,及其身體力行共舞狂歡。可以對照此前獸醫之子溫‧凡德吉帕斯(Wim Vandekeybus)帶領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Ultima Vez)拍製的〈騷紅〉(Blush,2004);捕捉動作的真實(authenticity),接近動物本能非馴化的真實(real)反應,人體與牲畜,狂野能量和爆發力,肉體的衝擊,驚怵美絕。柏格曼曾說:「電影不是一種紀錄,而是一種夢幻6。」與季利安(Jiří Kylián)合作過兩部舞蹈電影的波利斯.帕瓦.科能(Boris Paval Conen)深諳導演之道在觀察而非紀錄或詮釋。靜觀〈出入之間〉(Between Entrance and Exit, 2013)娓娓道來如夢似幻,卻駭人銳利的人性,兩性關係中說不清、也沒法說的矛盾情感與渴望。季利安畢生的繆思莎賓(Sabine Kupferberg)仍是最佳女主角,熟齡男女舞者慧黠幽默地以滑稽的姿態諧仿情慾、軟弱、控制慾、不安全感,暴力與臣服,憎惡或者依賴,幸福以及哀傷,起舞於迷宮般的廢棄公寓裡,塞滿骨董傢俱、被遺棄的情書。
註:
1. 布萊恩.弗里爾(Brian Friel)《盧納沙節豐年舞》(Dancing at Lughnasa)陳品璇譯,台北:書林出版,2013 年,頁 162。
2. 木心《魚麗之宴》,台北:印刻出版,2012 年,頁 104。
3. 尚-路克.南希, 瑪蒂德.莫尼葉(Jean-Luc Nancy, Mathilde Monnier)《疊韻:讓邊界消失,一場哲學家與舞蹈家的思辨之旅》
(ALLITÉRATIONS : CONVERSATIONS SUR LA DANSE),郭亮廷譯,台北:漫遊者文化,2014 年 11 月初版一刷,頁 58。
4 同前註,頁 56。 5 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 New York and London: Penguin, 1972, 47.
6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1918-2007),《柏格曼自傳》(Laterna Magica)劉森堯譯,台北:遠流出版,1991 年 2 月初版一
刷,頁 86。
走進彼此的生命,無法一起生活卻離不開彼此;驀然回首,記憶如鏡映照,會心一笑就那樣被你征服的甜蜜片刻、優雅共舞,是友伴卻也是最可惡的敵人,玉石俱焚,破鏡瞬間手心緊握的碎片刺向對方,傷的是誰?但多捨不得你死啊,棋逢敵手真是無上的幸福;棋局終殘,吾人將老,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慾望也好,曾經一起成就的夢想也罷,當垂垂老矣,指尖輕觸鏡面,不似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Jonathan JamesNolan)《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的夢境瞬間爆碎,而是化成水面彷彿柔情,漣漪泛開,翩躚生死之間,因緣生滅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肉身的成住壞空,既優美也會腐臭,一時抖擻亦將衰敗;人多闇於自見,〈燃燒的 宮殿〉與〈出入之間〉攝入的鏡像,以及〈骨碌碌〉特意拍攝的旁觀,舞蹈電影攝取舞 者以整個身體袒露的生命和生存的狀態與處境,「醜與美互含在彼此之中」,一如塔可夫 斯基在「雕刻時光」的實踐中體會;這樣「巨大的矛盾」,雖然「極盡荒謬之能事滲透、 發酵生命本身」 7 ,但藝術不去證明,不為了回答疑問、解決問題、討論或詮釋生命, 而是為了展現生命難以言詮的的整個面貌。
註:
7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1932-1986)《雕刻時光》(Sculpting in Time)李泳泉、陳麗貴譯,台北:萬象出版,1994
年 9 月一版二刷,頁 56。
成為妳的鎖骨
守著嶙峋的山勢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end.lin
靈歌
副站長,兼北部召集人
 
文章: 4012
註冊時間: 2012-03-17,10:36 pm

回到 〈詩壇訊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