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崔舜華<讀書筆記>隨筆

讀崔舜華<讀書筆記>隨筆

文章黃里 發表於 2013-10-24,11:00 am

讀書筆記/崔舜華

你看完自己想看的書
挑出了備受寵愛的字

一些語彙像血脈
提刀將之割斷
從此再無牽連

一些文法是
肌膚之親才予懂得的
小忤逆

善與,不善掩飾的情節
紛紛舉槍自盡


【2013-10-21 中國時報人間詩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讀完崔舜華的<讀書筆記>後,一些與書本相關的詞語,尚能明白地與讀書經驗連結,「備受寵愛的字、一些語彙、一些文法、掩飾的情節」,均允地分布在各節裡面。這樣的平均,應是詩人有感而發後呈現的文字理性。這一層鋪排至為重要,就是在情意澎拜生成後,如何能於內心中沉澱、冷靜地尋找最搭配情意的妥切形象表現。

再讀見「提刀」、「肌膚之親」、「舉槍自盡」,不禁覺得訝然。既是「你看完自己想看的書」,為什麼如此美好的讀書經驗,還要跟「刀光劍影」、「刀槍相向」的血腥恐怖畫面掛勾?心中不免排斥或有譁眾之嫌。當然,那「肌膚之親」不包括在這樣的感受,甚至還露出了一些線索。

曾讀過什麼詩讓人在午夜起床再陷入被窩時,忽然覺得那些詩句變得如此清晰?原來「刀槍相向」的背後實際隱喻著一番不淺的「意象」「斷連」轉折道理。

起初那些文字是「備受寵愛的字」,是讀書人專心閱讀、精心體會,刻意「挑出」的。這是第一次的投入連結。人與書的心靈交會,甚至被書中獨到的字彙、形容詞與副語、詭譎的長短句,像浸淫在一種氣體、一種流液中,心靈被滲透、被感染、被牽引(像血脈),那麼「寵愛」著這些文字。

但那畢竟是書本的文字。詩人的「讀書筆記」經驗告訴我們,那畢竟是彷彿兩個不同世界的語言。「讀書」的功效,不是在重覆書本的同樣論點與說詞,不是複製書本相同的語彙與形容表述。好像吃下了食物,讀書人必須自行在體內新陳代謝,轉換為滋長自己生命的適用養分。所以必須與那些文字「切斷」,在「挑出」之後必須「提刀」,這是深刻的真實見解,眼光放在遙遠的完整的自身形影上,獲得提升後的心靈希望展現全新的自我,「從此再無牽連」。是「意象論」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深層體悟,「將之割斷」的果敢行動。也是人類文明裡,讀書人奠基於前人原先的成就,再進一步往上的蹲跳動作。

如此就很容易意會那一份「肌膚之親」與「小忤逆」是什麼,融入之後的脫離、斷臍之後的成長,並且產生了自己的觀點。這不是又再次印證「得意而忘言」後,藉新「言」才能顯新「象」的效益?

境界至此實屬不易,至最末一節,「舉槍自盡」卻又更深一步作徹底的了斷,實在令人禁嘆年輕詩人如何能有這麼智慧深刻的體會。較之與書本的「割斷血脈」,「舉槍自盡」這是面對自己、更置之死地的重生。在這裡,「善與不善」已無分野,真假虛實冺除了界線。就讀書的樂趣來看,可以是對書中人物情節的寬恕包容,於讀書後的精神提升、行之書寫或待人接物,是不是也因此落實了那一份宏豁的世界胸襟?又於文字「意象」的經營上,是不是因這再進一步的「得魚忘筌」,希冀因讀書化為自身全新生命力量的文字,也因此產生無限的可能?

說了這麼多,或也非作者原先初意,所以我們當然可以完全忽視前面這一切個人片面不成熟的看法,只須認真讀書讀詩、拍案叫絕,不必把什麼事都完全說盡,真正做到「得意而忘言」,讓讀詩時不小心吸收到的維生素D,偷偷慢慢地在自己體內運作影響。
黃里詩集《忑忐列車》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9789033

黃里詩集《我的冷感很/俳句》
(台灣詩學25週年截句詩系07)

http://blog.udn.com/rainorhwang/108924049
頭像
黃里
卸任版主
 
文章: 5131
註冊時間: 2011-05-13,2:02 pm

回到 〈詩作賞析〉&〈詩集導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