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浅评大解、左岸、汪抒等诗人的诗

版主: 冰夕

古石浅评大解、左岸、汪抒等诗人的诗

文章古石 發表於 2009-01-26,10:03 am

《飘忽不定》

诗/大解

总有一些身影从街口闪过
看上去飘忽不定 我的视力不好
常把移动的事物看成是幻影

说实话 我曾多次离开过自己的身体
从远处观察 发现自己的前身
是一个系列 像排队经过的人群

1957年我出生 2057年我还将出生
犹如街口闪过的身影
一些人过去 一些人反复来临

我坐在胡同里 看见风
卷着地上的落叶 从我面前经过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事物
把我的手轻轻拉起 离开了人群

古石浅评:第一节是对“我”所看见的外物的实写,写一些身影在街口飘忽不定,让读者首先进入一个飘忽不定的场景,这个场景应该说很平常,我们平时可能都有所体会。“我的视力不好/常把移动的事物看成是幻影”这句就有点不平常啦,很值得玩味。是一些身影本来就飘忽不定呢,还是因为“我的视力不好/常把移动的事物看成是幻影”?这里好像有一种揶揄或反讽的味道。
第二节把视线从外物转向自身,从远处客观、冷静地审视自身。“发现自己的前身/是一个系列 像排队经过的人群”,是的,我并没有什么不同,和人群中那些人没有两样,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的分子。我的前身就是人群中这些人排成的系列。这节中的“人群”和一节中的“身影”相呼应,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第三节可说是对第二节的强化和深入。第二节写前身,这一节写“我”的现在和来生。写“我”其实也在写“一些人”,“我”和“一些人”是同一的,“我”和“一些人”一样,“犹如街口闪过的身影/一些人过去,一些人反复来临”。“我”飘忽不定地来到世上,又飘忽不定地离开世上。
最后一节,个人觉得是整首诗的诗眼。“我坐在胡同里 看见风/卷着地上的落叶 从我面前经过”传达出“秋风扫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那种悲凉和愁绪。风卷走了落叶,感时物而伤怀,风好像也把“我”卷走了,这是对生命易逝的伤感。值得注意的是,“风/卷着地上的落叶”也暗寓着飘忽不定的主旨。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事物/把我的手轻轻拉起 离开了人群”,是的,除了“风”把我卷走之外,还有一些事物,比如命运、死亡等等,也在不知不觉中“把我的手轻轻拉起 离开了人群”,把我“卷”走。
整首诗究竟是在表达什么呢?依个人感悟,或许是在表达人生的飘忽不定,命运的难以把握,个体生命的渺小,生命的神秘,生命的生死轮回,以及对生命易逝的喟叹。还有,窃以为整首诗还隐含着对个体与群体、短暂与永恒的诗性哲思。
个人觉得,此诗语言很朴实,语调很平淡,意象很简单,但内蕴却很丰厚,这或许就是一种隐忍内敛、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较之那些捶胸顿足、“花言巧语”的诗更具一种直击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一位磨刀嚯嚯的邻居》

诗/左岸

听父亲在世时说过
他不善交际,没发现有家室
胡同口摆个小摊
天一黑,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进家,插好门栓
不久,就转来嚯嚯的磨刀声
钢,在磨石上的痛苦
很是惊心动魄
年复一年,从未停止过
永不休止的机械运动
使他在我们的紧张恐惧里
获得某种复仇的快感
当然应该提到,打我记事开始
街坊从没有贼光顾过

古石浅评:这首诗用极其平常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个体生命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内含深刻的生存体验和生存感悟。诗中的“他”,是他,但岂又只是他?是的,生命体验肯定首先是个体体验,但个体体验不能是纯个人的,它应该融入共性,体现共同的普遍的本质。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的是一种相对客观的叙述,没有过多的意象,也基本没有加入主观的一些东西。这种冷静、客观的形式里面,隐含了更大的诗想空间和丰富的诗意内涵。这印证了诗人东篱的一句话: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几乎总是让情感处于‘零度’状态,客观、冷静地描摹眼前的物象。而越是冷静的东西,往往越准确、越有力,越能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需要补充的是,此诗的结尾相当漂亮,结尾与前面的铺陈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他”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深刻表达了对社会存在的反思。

《翼年代》

诗/左岸

那时的我们,很好满足
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带来多少不眠之夜
它刺激你的荷尔蒙,恨不得把身体里的群马
全部放跑。对未来充满憧憬
对新型的劳动充满敬意,喜欢登高
大声学唱英文歌曲。星期天
去湖泊划船原来是这么美
站在原野,干净的阳光
让我们幸福得睁不开眼睛

那时我们的头发茬很硬
爱情神秘,列车尚未进站
那时的一切都在展翅飞翔,包括
一只鱼。直到我们发现翅膀不知什么时候
弄丢了,想落几颗泪为它殉葬
可忘了我们早已不带上它

古石浅评:这首诗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年龄阶段的美好时光,从第一节到后一节前部分都是暖色调的,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让我们读着读着也觉得温暖起来,轻盈起来。从“直到”开始色调突然变冷,仿佛蓝天中的飞鸟没了翅膀,一下子掉进了灰暗的深谷。有暖变冷、由轻变重这个过程诗人没有细说,这正是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体悟空间,这里面隐含了丰富的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和感慨。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也谈不上什么技巧,但读来有种真实的牵动人心的东西,让我们回味,让我们思考。

《母性的纸》

诗/左岸

月亮的白色救护车还没开来
女诗人在一张纸上
一笔一划孕育着一个小女孩
她忘记是秋天,女孩冻得瑟瑟发抖
她正要给女孩穿衣裳
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
她扔下笔匆匆跑了出去
再也没见踪影

纸急了,一把将女孩搂在怀里
听见挂钟敲了十二下

古石浅评:这是一首字里行间充满母性光辉的诗。 “月亮的白色救护车还没开来/女诗人在一张纸上/ 一笔一划孕育着一个小女孩”,似乎是在暗示女诗人发生了什么事,这事与一个小女孩有关,与小女孩的生命有关。从“孕育”一词理解,小女孩可能是一个即将诞生的婴儿,而女诗人则是一个临产的孕妇。这里“月亮”这个意象运用得精准、巧妙,隐含着温暖、希望的寓意,同时也暗示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夜晚。女诗人在等待“月亮的白色救护车”开来,但火车迟迟未开来,此时女诗人是焦急万分的,她边等待,边在一张纸上孕育着一个小女孩。“她忘记是秋天,女孩冻得瑟瑟发抖/ 她正要给女孩穿衣裳”,小女孩“画”好了,但这是秋天——一个充满凉意的季节,她发现小女孩很冷,她要给小女孩穿上衣裳,由此可见那种母性的温暖和细腻。“ 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 她扔下笔匆匆跑了出去/再也没见踪影”,在焦急的等待中,门外终于有了脚步声,这是充满生的希望的声音,她匆匆跑出去,但再也没见踪影,命运可想而知。最后两句进一步提升了诗意,使母性的光辉跃然纸上。而最后一句——“ 听见挂钟敲了十二下”更是余音袅袅,意味深长。

《轮胎》

诗/汪抒

我的悲伤不全来自那些轮胎
它们老了,旧了,被卸下
现在被堆在露天仓库里

那么多的轮胎堆叠上去,已高过了
围墙边的小树
但没有高过围墙,间隙中杂草丛生
我没有闻到它们辛苦一生疲惫的气味

雨停下,但还有水滴
从一只轮胎滴落到另一个兄弟的肩上

古石浅评:相对于汪抒其他的一些带有浓厚虚幻、神秘色彩的诗,这首算是比较清晰的。这是一首咏物诗,之所以选这首点评,主要是许多咏物诗往往从物出发强行生发感情或者提炼诗意,显得干瘪而乏味;而这首不同,它将物置于某种情绪或情感之中,并使其进入一种语境而生发哲思,情绪、情感与物有机融合,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被渗透感染。“我的悲伤不全来自那些轮胎/它们老了,旧了,被卸下/现在被堆在露天仓库里”,诗人一开头就设置了一个场景,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将物置于某种情绪或情感之中。堆在露天仓库里的轮胎似乎是自己内心的隐现,二者相互感应、相互生发。第二节通过小树、围墙、杂草等意象进一步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我没有闻到它们辛苦一生疲惫的气味”透露出一种与生命、命运抗争的气息,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浓度。“雨停下,但还有水滴/从一只轮胎滴落到另一个兄弟的肩上”,干净利索的两句带来的是连绵不绝的效果,那种悲伤的情绪仿佛小溪流水,细水长流。更值得注意的是,它隐含着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哲思。整首诗从我到物,从物到人,有机融合,浑然一体,个人觉得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红》

诗/郭全华

那不是春天的花红
不是秋叶的衰败
不是童年的红鲫鱼隐约的游动
那是多年的梦
突然降临的幸福与恐惧
一个女人,囤积了千年的美与诱惑
突然土崩瓦解

古石浅评:这是一首十分从形式到内容都很单纯的诗,“单纯不是简单、浅薄,单纯是由于孤单、纯粹的凸现而更强烈”(韩作荣)。前面三个“不是”是一种铺垫,从“那是”开始笔锋一转,直抵诗的内核。诗通过三过“不是”, 凸现了梦、幸福与恐惧、美与诱惑。后面四句中“突然”、“多年”和“千年”几个时间词语的运用,把女人对真爱的渴望与坚守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女人,囤积了千年的美与诱惑/突然土崩瓦解”这是坚守后的一次爆发,给人强烈的情感撞击和审美感受。

《秋》

诗/温经天

妈妈!在你的怀抱里,我想你
天那么高,我的指头触摸不到雨
又是那首歌谣,自午后散开
清凉了嘴唇。我偷学一尾小鱼
深潜湖底,撩动无知的梦

是舒展的琴音,诉说麦穗
遥远的期许。是任性的脚印
走失,在树梢,在云层
转瞬间大地深处,传来桨声
我的旅程,半是狂欢半是孤单

甚至夜晚诞生了爱情
我依然看不清。窗外的妄想
点燃叶子,汹涌的日历掀翻我
谁关闭了光芒?黑暗里我喊
妈妈!秋天的雨水好冷

古石浅评:诗适合表达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或许是一种生存体悟,或许是一种精神指向,或许是一种智性哲思,或许是一种情绪情感……或者兼而有之。经天这首《秋》所表达的主要还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存的体悟。此诗感情饱满,气息粗中带细,读之,你能感觉到有根无形的手指在拨弄你的心弦,使你不由地随着音符的跳跃而歌之咏之,这就是诗的感染力。诗的第一节,诗人想必是在旅途中做梦,在母亲的怀抱里在童年的歌谣中畅游,梦清醇而甜蜜。第二节是在诉说我任性的走失,诉说我在旅途的孤单,诉说母亲的牵挂和我对母亲对故土的思念。“转瞬间大地深处,传来桨声”,这是母亲寻觅和呼唤的声音,是一种具有生命本色的声音,这声音将一直回响在我的人生旅途。第三节进一层诉说我在旅途的迷茫,我在迷茫中继续我的旅程,为理想为生活继续奔波。“窗外的妄想/点燃叶子”中,点燃一词用得巧妙,叶子实指秋天的红叶,虚指希望和理想,但这希望和理想是一种妄想。“谁关闭了光芒?黑暗里我喊/妈妈!秋天的雨水好冷”,这是点睛之笔,是感情的凝聚和爆发,与“妈妈!在你的怀抱里,我想你/天那么高,我的指头触摸不到雨”首尾呼应。“我的指头触摸不到雨”与“秋天的雨水好冷”形成强烈反差,深入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内心的失落感,以及对母亲对故土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并隐含着对现实生存的深刻体悟和思考。

《过河》

诗/闽北阿秀

我光脚趟河
河底的石头,不规整
要踩稳,要有定力,收紧冒进的心
河面上有板桥,不宽
却比较平坦,我有意不走
那边岸,有青青草地
水牛低头,驮着白鹭
蜻蜓任意悬停,蝴蝶有好看的花纹
经历了硌脚的疼痛,到草地上,躺着,跑着,坐着
会更柔软

古石浅评:阿秀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抒写方式,自然、朴实、真实、淡雅、亲近,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悠长,就像一股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或者就像一杯淡茶飘出丝丝茶香。他善于细节描写,把你带进他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让身临其境你,感同身受。这首也基本体现了这个特点,但与他纯白描的一些诗相比还是有些区别,区别在于里面有些主观的叙说。这是一首比较单纯的诗,诗的前面部分写了过河的过程,留下了不走平坦的板桥却走乱石硌脚的河流的悬念。后一部分对这个悬念作了解答——“经历了硌脚的疼痛,到草地上,躺着,跑着,坐着/会更柔软”。这是诗眼,可谓寓意深刻,蕴涵人生感悟和哲思。

《一只蚂蚁》

诗/李晓泉

整个晚上,被一只蚂蚁吸引
它借着灯光爬过窗台
在强烈灯光下,在我注视下
它是孤单的,胆怯的,我看见它
小心地绕过花盆
在窗帘的拉绳下停留很久
那条细小的拉绳由于长期使用
充满了掌心的汗味
我看不到蚂蚁眼神的变化
但它的确在拉绳下面停留很久

后来,它搬动窗缝里的一些土粒和灰尘
不再回头
小小的,黑黑身躯就钻了出去

整个晚上,不知道
蚂蚁在窗台行程里想着什么
经历了一个凝视的人,一片灯光
一个偌大的花盆,一条充满汗味的拉绳
最后,掏开洞口
它选择了夜色

古石浅评:“精神上越是强大越有力,便越是能够并要求深入那些具体的局部的细节”(崔卫平),晓泉深谙此道。《一只蚂蚁》近乎一种白描,通过冷静、客观的细节化描述,表达了对细小事物的关怀和对个体生命、生存的思考。整首诗很注重细节处理,从“借着灯光爬过窗台”到“小心地绕过花盆”到“它的确在拉绳下面停留很久”最后到“掏开洞口/它选择了夜色”,可以说是整个过程描述得细致入微。这里有蚂蚁与人的对比,有灯光与夜色的反差,以及偌大的花盆、带汗味的拉绳等意象的重复使用,在这样的一种具有本真细节的语境下,我们或许可以感觉到,一只蚂蚁并不就是一只蚂蚁,拉绳、洞口、夜色也不仅仅是现实中实在的拉绳、洞口、夜色,更有一种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已经具有一种隐喻性或象征性。如“在窗帘的拉绳下停留很久/那条细小的拉绳由于长期使用/充满了掌心的汗味/我看不到蚂蚁眼神的变化/但它的确在拉绳下面停留很久//后来,它搬动窗缝里的一些土粒和灰尘/不再回头/小小的,黑黑身躯就钻了出去”,晓泉为什么费尽心机用大量篇幅围绕拉绳作细节化描述?蚂蚁为什么要在拉绳下久久停留?让人思索,联想到末节的重复,个人觉得这里传达的是蚂蚁由希望而疑惑而失落而认命的心理历程,渗透着作者个人的生命体悟,拉绳已经具有一种全新的含义。叙述的这种细节化处理,必须重现现实又深于现实,如果把握不好,“左一点就沦为支离破碎的现实绞肉机,右一点就变成空洞无着的思想麦克风”(五木)。在这方面,此诗把客观上的精确与主观上的深入有机地进行了合一同位,在客观描述中,隐含了个人体悟,个人觉得此诗的细节化处理是成功的。
细读此诗,我感受到的是一只蚂蚁的彷徨、无奈、卑微、孤独,触摸到的是生活底层人的生存状态,这难道也不是对现代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当然也可作其他解读。

《月夜芦花》

诗/胡望江

九月的背后 流水
在自己的声音里
悄悄带走一些花朵
雁鸣沙渚 江风吹过
我只能用一只耳朵
关心石头的沉默

这是一个微凉的夜晚
霜降在远方的路上
目所能及之物半醒半醉
保持无法揣测的深度
被流水漂洗 江月
不肯从身边走开
但总感觉有什么东西
迅速从身上流失……

涉江而来 风抚过芦苇
它不会在任何一株上保持歇息
我看到一匹白马
淹没在芦花中
而芦花又淹没在月色里

这仅仅是一个幻觉
但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
体内流出的东西
和月色中的事物混为一体
闪闪烁烁 淌进远处的黑暗

此刻 我几乎站成一株芦苇
扬起又落下 念头
颇像飘入月色的芦花……

古石浅评:记得我读了胡望江发的四首诗后,是这样发表意见的:“这一组首先是一种内在的语感让我一口气读下去,然后是其优美的意境和内敛的语言让我佩服!”是的,这首诗让听到了一种内在的生命呼吸,听到了“体内流出的闪闪烁烁的音符”,感觉到了一种生气涌动的语感。同时,其语言富有质感,有虚有实,可摸可触,不浮泛,不空洞。此诗意境深远,内在张力强,诗想空间较大,蕴涵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对生存境况的疑惑、对生命易逝的伤感、对美好事物的怀想,或许还传达出个体生命向自然世界的趋近,与自然世界的融和(当然作者想表达的不一定就是此意)……诗的语感是意蕴美、情感美、形象美与音乐美的融合,是诗美流动的语言表现。此诗在这几方面得到了较好体现,个人觉得这是一首比较成功的诗。

《开往天堂的火车》

诗/无邪的撒野

当时,嘈杂而混乱
你躲在人群中
她站在铁轨边缘,反衬金属的光泽
你们都有几缕头发
飘在空气里擦出声响

列车还在弯的那边
地已开始抖动
这时候,阳光在云缝晃了一下
你眯缝眼的瞬间
她回了一下头
很模糊,看不清脸色

古石浅评:此诗首先设定了一个场景,即火车站,这既是一个现实的场景,也是一个虚拟的场景,诗意就在这个场景中缓缓展开。
诗的第一节是在蓄势,“当时,嘈杂而混乱”,是一种复杂心情的写照,其总体基调是忧伤的。然后通过人群、铁轨、头发、空气等意象的营造,表达了你和她的不同(2、3行)与同(5、6行)。 “你躲在人群中/她站在铁轨边缘,反衬金属的光泽”暗示了“你”和“她”的一种心里距离或一种内心矛盾。 “你们都有几缕头发/飘在空气里擦出声响”,暗示“你”和“她”都有一颗热烈的心,都有一种“飘”向天堂的向往。这是我很喜欢的两句,形象生动,灵气逼人,是整首诗的一个亮点。同在一个“火车站”,方向或者向往可能是一致的,但结果却不一定一致,或不尽人意。这一节为后一节诗意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后一节是对前一节诗意的展开,“列车还在弯的那边/地已开始抖动/这时候,阳光在云缝晃了一下”,这是对外在物象的一种描述,也是对内在心里的一种呈现,色调是暖色的。“你眯缝眼的瞬间/她回了一下头/很模糊,看不清脸色”,这是整首诗的诗眼,具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和迷幻的氛围,暗示出“你”和“她”之间朦胧的心灵感应,好像也暗示出一种希望的失落,同时也是对“你躲在人群中/她站在铁轨边缘,反衬金属的光泽/你们都有几缕头发/飘在空气里擦出声响”的一种内在呼应,这里的色调是暖中带冷,但总的色调是暗色的,一种忧伤的暗流缓缓流淌。“你”和“她”究竟结局如何?最终能否一起奔向天堂?诗中没有确定,是模糊的,这需要读者从自己的角度融入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延伸。
这首诗希望与失落同在,默契与矛盾交织,诗的内在张力由此得以产生。题目《开往天堂的火车》在诗中没有出现,“开往天堂的火车”在诗的语境之中,由读者自行体悟,这也是作者的聪明之处。
这首诗吸引我的,首先是一种神秘的气息和语感的润滑;其次是意象丰满不繁杂,语言简洁不单薄。这也许就是这首诗的诗美特征吧。
余怒在《体会与呈现》一文中说,读者要转变观念,变“解读”为“体会”。笔者深以为然。诗往往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能完全说得清楚、准确的诗,往往不是一首好诗。对于这首诗,笔者不想做字斟句酌的解读,只是谈谈个人粗略的一些阅读体会。
古石
愛詩家
 
文章: 1
註冊時間: 2008-08-25,10:30 pm

Re: 古石淺評大解、左岸、汪抒等詩人的詩

文章冰夕 發表於 2009-01-26,10:03 pm

古石 寫:《飄忽不定》

詩/大解

總有一些身影從街口閃過
看上去飄忽不定 我的視力不好
常把移動的事物看成是幻影

說實話 我曾多次離開過自己的身體
從遠處觀察 發現自己的前身
是一個系列 像排隊經過的人群

1957年我出生 2057年我還將出生
猶如街口閃過的身影
一些人過去 一些人反覆來臨

我坐在胡同裡 看見風
捲著地上的落葉 從我面前經過
還有一些看不見的事物
把我的手輕輕拉起 離開了人群

古石淺評:第一節是對「我」所看見的外物的實寫,寫一些身影在街口飄忽不定,讓讀者首先進入一個飄忽不定的場景,這個場景應該說很平常,我們平時可能都有所體會。「我的視力不好/常把移動的事物看成是幻影」這句就有點不平常啦,很值得玩味。是一些身影本來就飄忽不定呢,還是因為「我的視力不好/常把移動的事物看成是幻影」?這裡好像有一種揶揄或反諷的味道。
第二節把視線從外物轉向自身,從遠處客觀、冷靜地審視自身。「發現自己的前身/是一個系列 像排隊經過的人群」,是的,我並沒有什麼不同,和人群中那些人沒有兩樣,我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的分子。我的前身就是人群中這些人排成的系列。這節中的「人群」和一節中的「身影」相呼應,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第三節可說是對第二節的強化和深入。第二節寫前身,這一節寫「我」的現在和來生。寫「我」其實也在寫「一些人」,「我」和「一些人」是同一的,「我」和「一些人」一樣,「猶如街口閃過的身影/一些人過去,一些人反覆來臨」。「我」飄忽不定地來到世上,又飄忽不定地離開世上。
最後一節,個人覺得是整首詩的詩眼。「我坐在胡同裡 看見風/捲著地上的落葉 從我面前經過」傳達出「秋風掃落葉」、「無邊落木蕭蕭下」那種悲涼和愁緒。風捲走了落葉,感時物而傷懷,風好像也把「我」捲走了,這是對生命易逝的傷感。值得注意的是,「風/捲著地上的落葉」也暗寓著飄忽不定的主旨。 「還有一些看不見的事物/把我的手輕輕拉起 離開了人群」,是的,除了「風」把我捲走之外,還有一些事物,比如命運、死亡等等,也在不知不覺中「把我的手輕輕拉起 離開了人群」,把我「卷」走。
整首詩究竟是在表達什麼呢?依個人感悟,或許是在表達人生的飄忽不定,命運的難以把握,個體生命的渺小,生命的神秘,生命的生死輪迴,以及對生命易逝的喟歎。還有,竊以為整首詩還隱含著對個體與群體、短暫與永恆的詩性哲思。
個人覺得,此詩語言很樸實,語調很平淡,意象很簡單,但內蘊卻很豐厚,這或許就是一種隱忍內斂、含而不露的表達方式,較之那些捶胸頓足、「花言巧語」的詩更具一種直擊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

《一位磨刀嚯嚯的鄰居》

詩/左岸

聽父親在世時說過
他不善交際,沒發現有家室
胡同口擺個小攤
天一黑,買一些生活必需品
進家,插好門栓
不久,就轉來嚯嚯的磨刀聲
鋼,在磨石上的痛苦
很是驚心動魄
年復一年,從未停止過
永不休止的機械運動
使他在我們的緊張恐懼裡
獲得某種復仇的快感
當然應該提到,打我記事開始
街坊從沒有賊光顧過

古石淺評:這首詩用極其平常和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個體生命的一種生存狀態和生存心理,內含深刻的生存體驗和生存感悟。詩中的「他」,是他,但豈又只是他?是的,生命體驗肯定首先是個體體驗,但個體體驗不能是純個人的,它應該融入共性,體現共同的普遍的本質。在表達方式上,採用的是一種相對客觀的敘述,沒有過多的意象,也基本沒有加入主觀的一些東西。這種冷靜、客觀的形式裡面,隱含了更大的詩想空間和豐富的詩意內涵。這印證了詩人東籬的一句話: 「一個成熟的寫作者,幾乎總是讓情感處於『零度』狀態,客觀、冷靜地描摹眼前的物象。而越是冷靜的東西,往往越準確、越有力,越能給讀者以心靈上的震撼。」需要補充的是,此詩的結尾相當漂亮,結尾與前面的鋪陳形成強烈反差,凸顯了「他」的生存狀態和生存心理,深刻表達了對社會存在的反思。

《翼年代》

詩/左岸

那時的我們,很好滿足
一點點成功的喜悅,帶來多少不眠之夜
它刺激你的荷爾蒙,恨不得把身體裡的群馬
全部放跑。對未來充滿憧憬
對新型的勞動充滿敬意,喜歡登高
大聲學唱英文歌曲。星期天
去湖泊划船原來是這麼美
站在原野,乾淨的陽光
讓我們幸福得睜不開眼睛

那時我們的頭髮茬很硬
愛情神秘,列車尚未進站
那時的一切都在展翅飛翔,包括
一隻魚。直到我們發現翅膀不知什麼時候
弄丟了,想落幾顆淚為它殉葬
可忘了我們早已不帶上它

古石淺評:這首詩讓我們想起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年齡階段的美好時光,從第一節到後一節前部分都是暖色調的,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讓我們讀著讀著也覺得溫暖起來,輕盈起來。從「直到」開始色調突然變冷,彷彿藍天中的飛鳥沒了翅膀,一下子掉進了灰暗的深谷。有暖變冷、由輕變重這個過程詩人沒有細說,這正是詩人給我們留下的體悟空間,這裡面隱含了豐富的難以言說的人生況味和感慨。此詩語言樸實無華,也談不上什麼技巧,但讀來有種真實的牽動人心的東西,讓我們回味,讓我們思考。

《母性的紙》

詩/左岸

月亮的白色救護車還沒開來
女詩人在一張紙上
一筆一劃孕育著一個小女孩
她忘記是秋天,女孩凍得瑟瑟發抖
她正要給女孩穿衣裳
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
她扔下筆匆匆跑了出去
再也沒見蹤影

紙急了,一把將女孩摟在懷裡
聽見掛鐘敲了十二下

古石淺評:這是一首字裡行間充滿母性光輝的詩。 「月亮的白色救護車還沒開來/女詩人在一張紙上/ 一筆一劃孕育著一個小女孩」,似乎是在暗示女詩人發生了什麼事,這事與一個小女孩有關,與小女孩的生命有關。從「孕育」一詞理解,小女孩可能是一個即將誕生的嬰兒,而女詩人則是一個臨產的孕婦。這裡「月亮」這個意象運用得精準、巧妙,隱含著溫暖、希望的寓意,同時也暗示事件的發生時間是夜晚。女詩人在等待「月亮的白色救護車」開來,但火車遲遲未開來,此時女詩人是焦急萬分的,她邊等待,邊在一張紙上孕育著一個小女孩。「她忘記是秋天,女孩凍得瑟瑟發抖/ 她正要給女孩穿衣裳」,小女孩「畫」好了,但這是秋天——一個充滿涼意的季節,她發現小女孩很冷,她要給小女孩穿上衣裳,由此可見那種母性的溫暖和細膩。「 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 她扔下筆匆匆跑了出去/再也沒見蹤影」,在焦急的等待中,門外終於有了腳步聲,這是充滿生的希望的聲音,她匆匆跑出去,但再也沒見蹤影,命運可想而知。最後兩句進一步提升了詩意,使母性的光輝躍然紙上。而最後一句——「 聽見掛鐘敲了十二下」更是餘音裊裊,意味深長。

《輪胎》

詩/汪抒

我的悲傷不全來自那些輪胎
它們老了,舊了,被卸下
現在被堆在露天倉庫裡

那麼多的輪胎堆疊上去,已高過了
圍牆邊的小樹
但沒有高過圍牆,間隙中雜草叢生
我沒有聞到它們辛苦一生疲憊的氣味

雨停下,但還有水滴
從一隻輪胎滴落到另一個兄弟的肩上

古石淺評:相對於汪抒其他的一些帶有濃厚虛幻、神秘色彩的詩,這首算是比較清晰的。這是一首詠物詩,之所以選這首點評,主要是許多詠物詩往往從物出發強行生發感情或者提煉詩意,顯得乾癟而乏味;而這首不同,它將物置於某種情緒或情感之中,並使其進入一種語境而生發哲思,情緒、情感與物有機融合,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被滲透感染。「我的悲傷不全來自那些輪胎/它們老了,舊了,被卸下/現在被堆在露天倉庫裡」,詩人一開頭就設置了一個場景,營造了一種悲傷的氛圍,將物置於某種情緒或情感之中。堆在露天倉庫裡的輪胎似乎是自己內心的隱現,二者相互感應、相互生發。第二節通過小樹、圍牆、雜草等意象進一步營造了悲涼的氛圍,「我沒有聞到它們辛苦一生疲憊的氣味」透露出一種與生命、命運抗爭的氣息,進一步加深了悲傷的濃度。「雨停下,但還有水滴/從一隻輪胎滴落到另一個兄弟的肩上」,乾淨利索的兩句帶來的是連綿不絕的效果,那種悲傷的情緒彷彿小溪流水,細水長流。更值得注意的是,它隱含著對生命自然規律的無奈和哲思。整首詩從我到物,從物到人,有機融合,渾然一體,個人覺得是一首成功的詠物詩。

《紅》

詩/郭全華

那不是春天的花紅
不是秋葉的衰敗
不是童年的紅鯽魚隱約的游動
那是多年的夢
突然降臨的幸福與恐懼
一個女人,囤積了千年的美與誘惑
突然土崩瓦解

古石淺評:這是一首十分從形式到內容都很單純的詩,「單純不是簡單、淺薄,單純是由於孤單、純粹的凸現而更強烈」(韓作榮)。前面三個「不是」是一種鋪墊,從「那是」開始筆鋒一轉,直抵詩的內核。詩通過三過「不是」, 凸現了夢、幸福與恐懼、美與誘惑。後面四句中「突然」、「多年」和「千年」幾個時間詞語的運用,把女人對真愛的渴望與堅守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個女人,囤積了千年的美與誘惑/突然土崩瓦解」這是堅守後的一次爆發,給人強烈的情感撞擊和審美感受。

《秋》

詩/溫經天

媽媽!在你的懷抱裡,我想你
天那麼高,我的指頭觸摸不到雨
又是那首歌謠,自午後散開
清涼了嘴唇。我偷學一尾小魚
深潛湖底,撩動無知的夢

是舒展的琴音,訴說麥穗
遙遠的期許。是任性的腳印
走失,在樹梢,在雲層
轉瞬間大地深處,傳來槳聲
我的旅程,半是狂歡半是孤單

甚至夜晚誕生了愛情
我依然看不清。窗外的妄想
點燃葉子,洶湧的日曆掀翻我
誰關閉了光芒?黑暗裡我喊
媽媽!秋天的雨水好冷

古石淺評:詩適合表達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麼?或許是一種生存體悟,或許是一種精神指向,或許是一種智性哲思,或許是一種情緒情感……或者兼而有之。經天這首《秋》所表達的主要還是一種深厚的情感和對現實生存的體悟。此詩感情飽滿,氣息粗中帶細,讀之,你能感覺到有根無形的手指在撥弄你的心弦,使你不由地隨著音符的跳躍而歌之詠之,這就是詩的感染力。詩的第一節,詩人想必是在旅途中做夢,在母親的懷抱裡在童年的歌謠中暢遊,夢清醇而甜蜜。第二節是在訴說我任性的走失,訴說我在旅途的孤單,訴說母親的牽掛和我對母親對故土的思念。「轉瞬間大地深處,傳來槳聲」,這是母親尋覓和呼喚的聲音,是一種具有生命本色的聲音,這聲音將一直迴響在我的人生旅途。第三節進一層訴說我在旅途的迷茫,我在迷茫中繼續我的旅程,為理想為生活繼續奔波。「窗外的妄想/點燃葉子」中,點燃一詞用得巧妙,葉子實指秋天的紅葉,虛指希望和理想,但這希望和理想是一種妄想。「誰關閉了光芒?黑暗裡我喊/媽媽!秋天的雨水好冷」,這是點睛之筆,是感情的凝聚和爆發,與「媽媽!在你的懷抱裡,我想你/天那麼高,我的指頭觸摸不到雨」首尾呼應。「我的指頭觸摸不到雨」與「秋天的雨水好冷」形成強烈反差,深入表達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內心的失落感,以及對母親對故土的濃濃的思念之情,並隱含著對現實生存的深刻體悟和思考。

《過河》

詩/閩北阿秀

我光腳趟河
河底的石頭,不規整
要踩穩,要有定力,收緊冒進的心
河面上有板橋,不寬
卻比較平坦,我有意不走
那邊岸,有青青草地
水牛低頭,馱著白鷺
蜻蜓任意懸停,蝴蝶有好看的花紋
經歷了硌腳的疼痛,到草地上,躺著,跑著,坐著
會更柔軟

古石淺評:阿秀一直堅持著這樣的抒寫方式,自然、樸實、真實、淡雅、親近,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意味悠長,就像一股清澈的溪水緩緩流淌,或者就像一杯淡茶飄出絲絲茶香。他善於細節描寫,把你帶進他所營造的意境之中,讓身臨其境你,感同身受。這首也基本體現了這個特點,但與他純白描的一些詩相比還是有些區別,區別在於裡面有些主觀的敘說。這是一首比較單純的詩,詩的前面部分寫了過河的過程,留下了不走平坦的板橋卻走亂石硌腳的河流的懸念。後一部分對這個懸念作了解答——「經歷了硌腳的疼痛,到草地上,躺著,跑著,坐著/會更柔軟」。這是詩眼,可謂寓意深刻,蘊涵人生感悟和哲思。

《一隻螞蟻》

詩/李曉泉

整個晚上,被一隻螞蟻吸引
它藉著燈光爬過窗台
在強烈燈光下,在我注視下
它是孤單的,膽怯的,我看見它
小心地繞過花盆
在窗簾的拉繩下停留很久
那條細小的拉繩由於長期使用
充滿了掌心的汗味
我看不到螞蟻眼神的變化
但它的確在拉繩下面停留很久

後來,它搬動窗縫裡的一些土粒和灰塵
不再回頭
小小的,黑黑身軀就鑽了出去

整個晚上,不知道
螞蟻在窗台行程裡想著什麼
經歷了一個凝視的人,一片燈光
一個偌大的花盆,一條充滿汗味的拉繩
最後,掏開洞口
它選擇了夜色

古石淺評:「精神上越是強大越有力,便越是能夠並要求深入那些具體的局部的細節」(崔衛平),曉泉深諳此道。《一隻螞蟻》近乎一種白描,通過冷靜、客觀的細節化描述,表達了對細小事物的關懷和對個體生命、生存的思考。整首詩很注重細節處理,從「藉著燈光爬過窗台」到「小心地繞過花盆」到「它的確在拉繩下面停留很久」最後到「掏開洞口/它選擇了夜色」,可以說是整個過程描述得細緻入微。這裡有螞蟻與人的對比,有燈光與夜色的反差,以及偌大的花盆、帶汗味的拉繩等意象的重複使用,在這樣的一種具有本真細節的語境下,我們或許可以感覺到,一隻螞蟻並不就是一隻螞蟻,拉繩、洞口、夜色也不僅僅是現實中實在的拉繩、洞口、夜色,更有一種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已經具有一種隱喻性或象徵性。如「在窗簾的拉繩下停留很久/那條細小的拉繩由於長期使用/充滿了掌心的汗味/我看不到螞蟻眼神的變化/但它的確在拉繩下面停留很久//後來,它搬動窗縫裡的一些土粒和灰塵/不再回頭/小小的,黑黑身軀就鑽了出去」,曉泉為什麼費盡心機用大量篇幅圍繞拉繩作細節化描述?螞蟻為什麼要在拉繩下久久停留?讓人思索,聯想到末節的重複,個人覺得這裡傳達的是螞蟻由希望而疑惑而失落而認命的心理歷程,滲透著作者個人的生命體悟,拉繩已經具有一種全新的含義。敘述的這種細節化處理,必須重現現實又深於現實,如果把握不好,「左一點就淪為支離破碎的現實絞肉機,右一點就變成空洞無著的思想麥克風」(五木)。在這方面,此詩把客觀上的精確與主觀上的深入有機地進行了合一同位,在客觀描述中,隱含了個人體悟,個人覺得此詩的細節化處理是成功的。
細讀此詩,我感受到的是一隻螞蟻的彷徨、無奈、卑微、孤獨,觸摸到的是生活底層人的生存狀態,這難道也不是對現代人內心的真實寫照——當然也可作其他解讀。

《月夜蘆花》

詩/胡望江

九月的背後 流水
在自己的聲音裡
悄悄帶走一些花朵
雁鳴沙渚 江風吹過
我只能用一隻耳朵
關心石頭的沉默

這是一個微涼的夜晚
霜降在遠方的路上
目所能及之物半醒半醉
保持無法揣測的深度
被流水漂洗 江月
不肯從身邊走開
但總感覺有什麼東西
迅速從身上流失……

涉江而來 風撫過蘆葦
它不會在任何一株上保持歇息
我看到一匹白馬
淹沒在蘆花中
而蘆花又淹沒在月色裡

這僅僅是一個幻覺
但又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真實
體內流出的東西
和月色中的事物混為一體
閃閃爍爍 淌進遠處的黑暗

此刻 我幾乎站成一株蘆葦
揚起又落下 念頭
頗像飄入月色的蘆花……

古石淺評:記得我讀了胡望江發的四首詩後,是這樣發表意見的:「這一組首先是一種內在的語感讓我一口氣讀下去,然後是其優美的意境和內斂的語言讓我佩服!」是的,這首詩讓聽到了一種內在的生命呼吸,聽到了「體內流出的閃閃爍爍的音符」,感覺到了一種生氣湧動的語感。同時,其語言富有質感,有虛有實,可摸可觸,不浮泛,不空洞。此詩意境深遠,內在張力強,詩想空間較大,蘊涵著對生命本質的思考、對生存境況的疑惑、對生命易逝的傷感、對美好事物的懷想,或許還傳達出個體生命向自然世界的趨近,與自然世界的融和(當然作者想表達的不一定就是此意)……詩的語感是意蘊美、情感美、形象美與音樂美的融合,是詩美流動的語言表現。此詩在這幾方面得到了較好體現,個人覺得這是一首比較成功的詩。

《開往天堂的火車》

詩/無邪的撒野

當時,嘈雜而混亂
你躲在人群中
她站在鐵軌邊緣,反襯金屬的光澤
你們都有幾縷頭髮
飄在空氣裡擦出聲響

列車還在彎的那邊
地已開始抖動
這時候,陽光在雲縫晃了一下
你瞇縫眼的瞬間
她回了一下頭
很模糊,看不清臉色

古石淺評:此詩首先設定了一個場景,即火車站,這既是一個現實的場景,也是一個虛擬的場景,詩意就在這個場景中緩緩展開。
詩的第一節是在蓄勢,「當時,嘈雜而混亂」,是一種複雜心情的寫照,其總體基調是憂傷的。然後通過人群、鐵軌、頭髮、空氣等意象的營造,表達了你和她的不同(2、3行)與同(5、6行)。 「你躲在人群中/她站在鐵軌邊緣,反襯金屬的光澤」暗示了「你」和「她」的一種心裡距離或一種內心矛盾。 「你們都有幾縷頭髮/飄在空氣裡擦出聲響」,暗示「你」和「她」都有一顆熱烈的心,都有一種「飄」向天堂的嚮往。這是我很喜歡的兩句,形象生動,靈氣逼人,是整首詩的一個亮點。同在一個「火車站」,方向或者嚮往可能是一致的,但結果卻不一定一致,或不盡人意。這一節為後一節詩意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後一節是對前一節詩意的展開,「列車還在彎的那邊/地已開始抖動/這時候,陽光在雲縫晃了一下」,這是對外在物象的一種描述,也是對內在心裡的一種呈現,色調是暖色的。「你瞇縫眼的瞬間/她回了一下頭/很模糊,看不清臉色」,這是整首詩的詩眼,具有一種神秘的氣息和迷幻的氛圍,暗示出「你」和「她」之間朦朧的心靈感應,好像也暗示出一種希望的失落,同時也是對「你躲在人群中/她站在鐵軌邊緣,反襯金屬的光澤/你們都有幾縷頭髮/飄在空氣裡擦出聲響」的一種內在呼應,這裡的色調是暖中帶冷,但總的色調是暗色的,一種憂傷的暗流緩緩流淌。「你」和「她」究竟結局如何?最終能否一起奔向天堂?詩中沒有確定,是模糊的,這需要讀者從自己的角度融入自己的經驗去想像、延伸。
這首詩希望與失落同在,默契與矛盾交織,詩的內在張力由此得以產生。題目《開往天堂的火車》在詩中沒有出現,「開往天堂的火車」在詩的語境之中,由讀者自行體悟,這也是作者的聰明之處。
這首詩吸引我的,首先是一種神秘的氣息和語感的潤滑;其次是意象豐滿不繁雜,語言簡潔不單薄。這也許就是這首詩的詩美特徵吧。
餘怒在《體會與呈現》一文中說,讀者要轉變觀念,變「解讀」為「體會」。筆者深以為然。詩往往就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能完全說得清楚、準確的詩,往往不是一首好詩。對於這首詩,筆者不想做字斟句酌的解讀,只是談談個人粗略的一些閱讀體會。


 *
  置頂。推薦好詩與評讀賞析。

  問候古石,歡迎多發表創作!

  冰夕
頭像
冰夕
創作區總版主‧兼分行詩版主
 
文章: 6789
註冊時間: 2003-06-20,2:52 am
來自:  冰


回到 東方詩學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